千亿“疫苗大王”市值缩水2000多亿,又要IPO了

日期:2022-12-27 19:40:12 / 人气:174


随着11月份智享金泰的科技创新董事会召开,姜仁生将迎来自己的第二次IPO。
据了解,成立于2015年的智享金泰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生物制药企业。但截至目前,公司虽有两个产品处于三期临床研究阶段,但目前没有产品获批上市,公司处于持续亏损阶段。
而这也是市委关心的问题。
询问智享金泰商业化的具体措施,询问是否存在持续经营风险。
纵观整个疫苗世界,姜仁生和他的志飞生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。
他另辟蹊径,在一个非常重视R&D和技术专利的行当里,依靠代理征服世界,并自称“曲线救国”。
在“默沙东人乳头瘤病毒独家代理+新冠肺炎疫苗概念”的双重Buff加持下,志飞生物一飞冲天,成为行业首家盈利过百亿的上市公司,并于去年5月达到3668亿元的市值巅峰。
蒋仁生的逆袭离不开“代理”二字,但生物越是依赖代理,蒋就越是偏离这个行业的中枢通道。
这也是这个千亿疫苗帝国最大的隐忧。
2002年,有着22年疫苗行业经验的蒋仁生正式创业。何、、吴冠江出资50万元收购重庆金鑫生物制品公司,更名为生物。
然而,创业不久,“铁三角”就出现了裂痕。刘俊辉认为自研是硬道理,而前者坚信必须通过代理打好基础,自研所需的资金才能反馈回来。
双方意见不合,最后分道扬镳。刘俊辉带着几名研究人员开始了新的研究。
在刘俊辉自学的同时,蒋仁生用了20年时间,将志飞生物打造成一家市值1000亿的疫苗公司,并在2021年获得1400亿身家,成为中国最富有的疫苗公司。
而他作为“疫苗之王”逆袭的唯一办法就是独家代理。
创业之初,姜仁生走的是一条用“销售代理”反哺自主研发的模式。多年的防疫经验让他敏锐地意识到,我国大部分地区只接种了A群流脑疫苗,未来A+C群流脑疫苗会有很大的市场。
当时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唯一生产A+C流脑疫苗的机构。他很有远见,与对方签订了独家代理合同。
2005年,安徽、江苏等地爆发大规模C群脑膜炎疫情。凭借独家代理权,志飞生物每年销售超过2000万支疫苗。
蒋仁生一战成名,完成了资本积累。志飞生物也挺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,5年后成功在创业板上市。
2017年与默沙东签约成为HPV疫苗独家代理,志飞生物业绩令人咋舌,晋升为中国疫苗企业利润之王。
从2017年到2021年5月,四年半的时间里,公司股价飙升近15倍,市值跃升至3668亿元的历史峰值。
在此期间,志飞生物营收增长超过22倍,归母净利润增长25倍,从4亿多增长到100多亿。姜仁生也成为国内第一家盈利100亿元的疫苗企业掌门人。
但在他大赚一笔的同时,也为志飞生物埋下了隐患。
事实上,缺乏研发一直是悬在志飞生物头上的达摩瑞斯之剑。就在默沙东这棵大树过上安逸生活的时候,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生产的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正式上市。
价格更低的国产疫苗无疑将对进口疫苗发起“围剿”,而随着自研疫苗的深入推进,志飞生物近乎“垄断”的护城河将被改变。
万泰背后站着中国首富钟睒睒,而沃森生物是由刘俊辉创立的。
而且自研产品的盈利能力远高于代理。今年上半年,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的毛利率均超过87%。万泰生物疫苗业务的毛利率高达93.64%,而志飞生物制剂业务的毛利率仅为28%。
可能是赚钱太舒服了。志飞生物每年的R&D占比不到3%,远低于竞争对手,这与其100亿元的年赚能力和行业地位远不相符。
智生物的业绩高度依赖代理业务。除去2021年新冠肺炎疫苗事件的影响,2018年至今,代理销售收入占比超过74%,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91%。
“独家代理”的蜂蜜够甜,但过量食用也会降低这匹“大白马”的颜色。
疫苗是少有的可以和茅台抗衡的高毛利行业,而中国的疫苗行业充满了各种惊心动魄的财富故事,志飞生物也不例外。
2007-2008年两年间,姜仁生个人进行了5次重组并购,其中有3家企业有实质性的产品研发,分别是青竹药业、重庆智仁、安徽龙克马。
2007年,志飞生物没有独立的产品。2008年重组后,志飞生物被贴上了自研的标签。不过,公司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代理销售。从2008年到2009年,志飞自有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16.04%和37.01%。
姜仁生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赶上创业板。
2009年10月30日,中国创业板正式开板。一年后,志飞生物成功登陆创业板,成为创业板首家民营疫苗企业。
在拿下默沙东独家代理权,股价开始历史性暴涨后,他和曾经的好兄弟吴冠江开始疯狂减持。
据统计,2014年以来,尤其是2018年以来,在业绩步入正轨的情况下,两者减持的频率更高,幅度更大。
上市之初,姜仁生和吴冠江分别持股55.80%和26.1%,如今吴冠江持股仅0.74%,合计现金130亿元。
而蒋仁生则通过减持和员工持股计划减持80亿元。也就是说,两位创始人自上市以来,共从上市公司“撤出”210亿元。
相比之下,自上市以来,志飞生物研发支出总计只有21.55亿元,仅为两人现金的十分之一。
其实吴冠江早就死心了。7年前,他从志飞生物单飞,创办了深圳市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,踏入了“疫苗+互联网”这个未知领域。
创业需要烧钱,从吴冠江减持的步伐和幅度来看,他极有可能清仓。目前他还持有11亿的市值,所有这些账面财富很可能很快变现。
大股东不断收获财富,频繁的巨额减持打压了志飞生物的股价。尤其是今年以来,资本市场不景气,医药板块承压,虽然最近有所缓解。然而,志飞生物的股价也从去年5月的最高点下跌了近60%,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元。
在危机时期,他靠“垄断”称王,但在繁荣时期,他早已离去。在精明的蒋仁生看来,为了安全,把袋子留下,尽快上岸,把财富装进口袋,才是正道。
2021疯狂一年后,疫苗开始从异常繁荣回归平静。智比奥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增长27.46%,但净利润下滑超过30%。涨跌背后,主要是高毛利的新冠肺炎自研疫苗销量锐减,这也是其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。
事实上,作为创业板第一家民营疫苗公司,姜仁生带领志飞生物上市时,曾在招股书中大力宣传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,一度让市场信服其“自主产品为主,代理产品为辅”的产品策略。
无论是招股书还是年度财报,志飞生物都会在研发成果和节奏上花很大的篇幅。
作为一个从业40多年的老兵,姜仁生当然知道研发的重要性,目前志飞生物有6个自研产品和5个代理产品在售,28个在研项目,包括23价肺炎、4价流感等疫苗产品。
事实上,在2017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志飞生物长期依赖于自己的产品。2016年,其代理产品收入占比仅为1.61%,但自与默沙东合作后,这一数字在2020年达到92.09%。
诚然,疫苗项目极其复杂且成本高昂。通过代理商积累资本和控制渠道,实现“曲线救国”的自主研发之路,无可厚非。
然而,近20年来,虽然志飞生物大力宣传自研成果,但业内最赚钱的“疫苗皇帝”似乎在代理业务上越陷越深。可能巨大的资本价值和躺着赚的财富太诱人了。
此前,世卫组织专家组认为,“HPV疫苗只需打一针”的消息其实是一种“风险警示”,这种几乎等同于“垄断”的护城河不可能永远存在。
R&D弱、代理重的“贸工技”路线,短期内会让企业尝到甜头,但最终会影响业绩和盈利能力。只有扎实的自研技术才能构筑强大的护城河。
纵观世界生物医药商业的历史,辉瑞、强生、礼来、默克等巨头,甚至Regeneron、Gilead等后起之秀,这些美国企业占据着技术金字塔的顶端,在世界范围内获取巨额利润,引领着世界创新药物的发展。
在全球技术封锁加剧的情况下,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,而不是一心想把钱装进口袋的商人。
作为创业板唯一一家盈利过百亿的公司,一度位列创业板第三大市值。在R&D的道路上,志飞生物及其领导者应该树立更多的榜样。

作者:火星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火星娱乐 版权所有